推广 热搜: 家庭教育  幼教  家庭  教育  初中  知识  教育资讯  高中  学习  小学 

“棍棒教育”与“幸福教育”下的孩子,十年后差距有多大?

   日期:2025-05-23     来源:www.gpsdan.com    浏览:552    
文章简介:“不打不成器”、“我打你,是由于我爱你”这些的传统教育观念几乎已经植根在每个中国家庭中。 但如此的“打”式教育真的是合理吗?  ◐ “不打不成器。

“不打不成器”、“我打你,是由于我爱你”这些的传统教育观念几乎已经植根在每个中国家庭中。

但如此的“打”式教育真的是合理吗?

 ◐

“不打不成器。” 


这是一场悲剧的源头 。 
老来得子的蔡宗礼跟老婆离结婚以后,就一直一个人抚养孩子。 

蔡宗礼一直觉得自己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,才会这般穷困潦倒,因此对儿子小瑞寄予厚望。

“棍棒教育”与“幸福教育”下的孩子,十年后差距有多大?

而小瑞也非常争气,学习成绩在班级上都是排名前列,同时小瑞还是一个特别懂事的孩子,常常会帮爸爸做家务。 

去年11月,小瑞的学习成绩忽然下滑了,爸爸怒不可遏,同时也发现了小瑞隐瞒了学校退回的80元学杂费的事。 
奉行棍棒教育的他,把小瑞揪到客厅,用橡皮筋捆住双手,放在板凳上,再用皮带抽打小瑞全身,还用木棍抽打他,甚至打到断掉。 

事后,经警方认定,小瑞全身皮肤挫伤面积高达30%,构成重伤二级。 

“棍棒教育”与“幸福教育”下的孩子,十年后差距有多大?

是蔡宗礼不心疼不喜欢我们的儿子吗? 
其实并非,蔡宗礼为了天天接送孩子上学,特意在学校周围找了一份保安工作; 
听说牛奶能让孩子又白又聪明,月薪只有1200的他,天天让儿子喝奶粉、吃水果; 

为了给孩子上400元一个月的辅导班,他顿顿馒头配咸菜,不舍得买衣服,省吃俭用; 

“棍棒教育”与“幸福教育”下的孩子,十年后差距有多大?


…… 


“打你,是为了叫你认真学习,打你,也是爱你”,显然过于荒谬了。 
当爱的方法错了,无论有哪些理由,毋庸置疑都是一种伤害。 
小瑞的遭遇更像是重新揭开了“中国式棍棒教育”这道腐朽且让人伤痛的伤疤。 

多少爸爸妈妈,在教育孩子的时候,起初喜欢好言哄骗,接着是大声呵斥,最后居然演变成拳打脚踢,以至于孩子长大后,所有些童年回忆里只不过充斥着鞭子和苦泪。 

01

“不打不成器”,是一场谎话 


“棍棒底下出孝子,黄荆条下出才子”的传统观念在中国爸爸妈妈的心里根深蒂固。 好像没什么是打一顿不可以解决的问题:
不吃饭,打一顿;不好好写作业,打一顿;不听爸爸妈妈的话,打一顿;做错事情,打一顿。 

甚至把“打孩子”当作金科玉律,当作婴幼儿教育的交流方法。

“棍棒教育”与“幸福教育”下的孩子,十年后差距有多大?

 (来源于:互联网) 
孩子被胖揍一顿之后,终于不能已承认了错误与不足,而爸爸妈妈却暗自欣喜我们的教育方法颇有效果。
事实上孩子只不过由于情绪上的恐惧,害怕皮肉之痛,与没办法反抗爸爸妈妈权威,才向爸爸妈妈投降的。 
而打骂和伤痛,只能让孩子停止不好的行为,却没教会孩子应该干什么,那孩子自然也没办法真的理解和真心同意爸爸妈妈的训诫。 
这种以孩子服从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方法,不只深深妨碍孩子的健康成长,更会把孩子培养“爸爸妈妈的敌人”。 
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过去推荐过一个故事: 
一对音乐家爸爸妈妈,他们期望儿女在二胡上有所收获,于是从小就对他们进行堪称残酷的棍棒教育。
譬如,母亲偶然发现儿子一边拉二胡,一边偷偷地看小说,结果被母亲一顿暴打。 
他们的棍棒教育是“成功”的吗?
显然不是。 
这对儿女本来应该在爸爸妈妈的熏陶之下拉出一手出色的二胡。
但事实是,儿子拒绝拉二胡,还说这辈子再也不想碰它。 
女儿倒是有在拉二胡,但与爸爸妈妈断绝了来往,由于她没办法压下对爸爸妈妈的恨,干脆不如不相见。 
这是棍棒教育的“残酷轮回”,爸爸妈妈暴力地对待儿女,儿女暴力地对待二胡,甚至暴力地对待我们的爸爸妈妈。 
伤痛刻进骨子里,并没伴随岁月被忘却,反而历久弥新。
其实,无论是被爸爸妈妈逼学二胡的两个孩子,还是被父亲暴打需要提升成绩的小瑞,他们都非常努力,不断地在训练,只是没办法一下子达到爸爸妈妈期望的高度罢了。 
更让孩子心碎的是: 
当他们需要爸爸妈妈理解的时候,得到只有指责和打骂;
当他们渴望爸爸妈妈之爱的时候,看到的只有逼迫和分数;
当他们期待爸爸妈妈拥抱的时候,换来的只不过冷漠与忽略。 
从始至终,“不打不成器”都只不过一场以爱之名伤害孩子的骗局。 

棍棒是赢了,爸爸妈妈却输掉了孩子的心,也毁了整个家。 

02

棍棒教育,让童年的痛苦随着孩子一生 


有人说,幸运的孩子用童年治愈一生,不幸的孩子用一生来治愈童年。 
而爸爸妈妈的暴力,连把孩子最后自我治愈的那点机会都给剥夺走了。作家王朔出生在军人家庭,从小在爸爸的严格和暴力中度过的,爸爸一直打他到打不动了才会停手。
这种打骂教育也给王朔留下了没办法抹去的心理阴影,以至于他后来在《致女儿书》中写下了对爸爸妈妈的怨恨:
“我不记得我爱过我们的爸爸妈妈。小的时候是怕他们,大一点开始烦他们,再后来是针尖对麦芒,见面就吵;后来是瞧不上他们,躲着他们。”
王朔的历程就像是无数个历程家暴孩子的缩影,一次次的打骂,好似炮火般不断摧毁着孩子的内心世界,把对爸爸妈妈的依靠与爱弄得支离破碎。 
美国心理学家曾对1990名孩子拓展了一项长达6年的跟踪研究:
发现被打得越多的孩子,行为问题比被打得少或不打的孩子要多得多。 
常常被体罚的孩子,会失去自信,没安全感;
同时还会产生攻击性、失落感和焦虑感;
甚至是智商水平、学业水平与注意力水平的进步上也会有所欠缺;
更紧急的,会诱发孩子的极度消沉,拒绝社交,产生自杀念头。 
那些常常被打的孩子,从来没得到爸爸妈妈的尊重与爱,更不会相信这世界是有爱的。
他的一生可能都在和苦难的童年历程作斗争,都在探寻自尊和证明自己。

所以说,所有多快好省的教育都是有毒的,只有掌握正面管教,才不会培养出一个满眼凶光、满身戾气的孩子。 

03

只有正面管教,才能养出幸福的孩子


其实,教育是一门功课,是一门需要大家舍弃苛刻,舍弃完美主义,怀着谦虚与感恩之心不断去进修的功课。
在某次综艺节目中,嗯哼把玩具乱丢,自己走过去的时候一不小心踩到了玩具的尖锐部件,顿时崩溃大哭。

母亲霍思燕立马挨近,察看嗯哼的情况,先是询问他踩到了什么,检查那个叫人受伤的玩具,嗯哼非常生气,又暴力地把玩具丢出去了。

霍思燕没着急责骂孩子的任性行为,而是把嗯哼抱在怀里安慰他,吹吹脚上的伤口,进行二次共情与安慰:“太尖了,踩上去一定会疼的。”

嗯哼哭得更大声了。

然后,母亲又一次把被嗯哼扔掉的玩具给捡了回来,告诉嗯哼这种行为是错误的:“你不要生气扔掉,扔掉了,母亲也会被踩到,其他人也会被踩到。”

最后,母亲亲自感受玩具带来的疼痛,陪着嗯哼一块正视“玩具”,进行了管教目的的讲述:“你若是不收好,母亲也会跟你一样感觉到疼痛,你记住了吗?”
这个时候的嗯哼,已经完全安静下来,听了解母亲的话了。
当面对孩子犯了错误,霍思燕没打骂孩子、落井下石,而是先关注事实——接纳孩子的情绪——理解孩子的感受——最后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,教科书般地完成了一次极具教育意义的对话。
《双向养育》里说过:“假如你的工具只有锤子,所有问题在你眼里都是一颗钉子。”
因此,大家在管教孩子的时候,必须要换位考虑:孩子能否从我的管教方法中获得正面感受,假如不可以,那就应该学着改变。
只有擅长体谅孩子、接纳孩子、理解孩子的爸爸妈妈,才能养出拥有幸福感的孩子。
有以下三个管教评判标准,大家可以借鉴一下:
1.语言和善且能坚定实行;
2.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、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;
3.立足长远,从孩子的终身进步进行教育。 
大家一直感觉假如要让孩子做得更好,就得让他先感觉更糟,觉得惩罚能让孩子吸收教训,知耻而后勇,迎难而上。
事实上,打不是亲,骂不是爱。
教育孩子从来就不是一场“以大欺小”的权威对抗,更不是爸爸妈妈情绪的宣泄。
真的的“幸福教育”,不是控制和打骂,索取和占有,逼迫与排斥,而是信任与自由,理解与接纳,伴随与鼓励。
唯有这样,大家才能与孩子携手一同成长,收成此生的平和与喜悦。

本文源自男生派(ID: boy666dj),关于养育男生的干货,这里都有;关于养育男生的苦甜,这里都懂;家有小孩子,欢迎关注男生派。

 
打赏
 
更多>热门阅读

推荐图文
今日推荐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