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子学国际象棋时9岁了。虽说学习是一生的事,但报班时才发现,目前的孩子都在上小学前就开始学棋。与已经学了几年的年龄更小的孩子相比,儿子已经是“大龄儿童”,技艺自然比不过其余的孩子,儿子在课上也就十分低调了。
有一回象棋课上,老师讲龙形防御。老师用的是启发式教学,每走完一步都要问大伙:“下一步该如何走呢?”儿子一反平常的低调,举手发言十分积极,以至于手带动身体,整个人都快站起来了。我心里了解是什么问题。下了课,见他依旧沉浸在高视阔步的感觉里,我就提醒他:“那个你以前学过。”他立刻大声抗议:“可我早就忘了!”忘了有哪些值得自豪的?自己当场琢磨出来的就比通过学习得来的感觉更好?我十分不解。
然后我想到女儿的一件往事。当年女儿学体操,某一期课程结束前,老师特意把父母请来,让孩子们向父母展示学到的东西。老师话音刚落,孩子们就四下散去,只有女儿一动不动。我问:“你为何站着不动?”她说:“我什么都没学到。”我说:“这如何可能呢?你起码学了侧手翻呀。”她说:“那不是学的,那是我本来就会的。”
你本来就会?这不是睁着双眼撒谎话吗?我交了好几百学费呢!在当时,我只感觉这是女儿“各色”性格的表现。但现在,儿子也表现出了同样的“各色”。儿子和女儿在方方面面的表现截然相反,竟会在这件事上殊途同归——羞于承认学习。推理可知,这非常可能跟家庭环境有关。不过,我一个人一直都是以学习为荣的,所以即便需要在家庭内部深究,也可以考虑把我父母择出去。也就是说,断裂只发生在我这一代和下一代之间。
我需要承认:谈论学习时,我事实上谈论的是没乐趣的苦学。譬如女儿考SAT,在没复习的状况下,单词部分能得600多分。这个成绩应该还是可以的。但考试如何能不复习呢?单词如何能不背呢?所以,我在一定她的真实水平之余,一定要加一句:“你还要背单词啊!”然后我就给她讲我当年怎么样背单词考GRE的事迹,最后再给她网上购物几本著名培训学校编辑的单词书……去年我意识到儿子拼写太差,就找出一本少儿英语词典:来,来,来,咱们花几个月时间把它背下来……
而且,我特别自豪的是:我是那种颇能以身作则的父母。为了达成自己可以用英文写作的理想,我到今天还在背、背、背……这类,孩子们都是看在眼里的。不是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吗?如何目前榜样都不管用了呢?
缘由非常可能在于,他们是受了西方教育的影响。想到这里,我不禁又想起一件事。儿子在美国上小学一年级时,某次我去学校当义工,进校门时正遇见老师携带孩子们往户外走。我随口问了一句:“你们到哪里?”老师笑眯眯地说:“大家去工作。”我有点诧异:“你们要去干什么?”老师自豪地说:“加减法。”
我当时非常可能“嘿嘿”笑了几声,心想:老师你真幽默。目前回想起来,感觉那未必是幽默,老师非常可能就是这么想的:加减法不是常识,而是问题,需要孩子们凭着我们的工作去解决。老师天天的工作不是传授常识,而是带领孩子们去工作,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。假如这也可以叫学习的话,这是一种假装常识没有的学习,假装不学习的学习。
我估计我家孩子就是在学校与父母的反差之下,对学习产生了超乎普通的反感。由于根据我主张的办法,孩子们一定一学习就感觉自己特卑微。
话说回来,按西方教育理念,12年不间断地培养出来的孩子,就不会自信受挫吗?譬如:到了11年级,你再如何努力工作也解决不了一个分析几何问题,可你同学已解决了微积分。你懂或不懂,微积分就在那里……所以我坚定地觉得:即便在西方教育理念下长大的孩子,也会历程一段对个人能力幻灭的黑暗时刻,我只不过不了解到底何时与具体如何。对此,我筹备加以密切察看。我期望我的孩子能渐渐摆脱父母强加的对“学习”的负面联想,与西方学校教育赋予的对“工作”的盲目乐观,最后能像爱因斯坦那样叹息:“我越学习,越感到我们的无知。”